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在我们身边周围漂浮着各种各样的粉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而对于这些粉尘,你了解多少呢?
粉尘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危害?
(一)化学组成、浓度和接触时间——对人体健康直接影响,
SiO2>70%——结节性为主的弥漫性纤维化;
SiO2<10%——间质纤维化,不易融合;
浓度越高→发病越快→越重。
接触时间——每日接触时间、工龄长短。
(二)分散度、粉尘粉碎程度——直径表示;
分散度越高→沉降速度慢→存留时间长→进入机体多,反之则少;在呼吸道的储留分散度大的时间长,比表面积大。
比重:分散度相同,比重小沉降速度慢→进入机体多;
(三)溶解度:在呼吸道溶解、吸收;
毒性粉尘:铅,汞→溶解→中毒;
矿物粉尘:SiO2→不溶解→尘肺;
有机粉尘:面粉,糖→吸收。
(四)形状与硬度
球形→阻力小→易沉降;
比较坚硬→上呼吸道刺激,机械损伤。
(五)荷电性
温度↑→荷电性↑
湿度↑→荷电性↓
同性电荷相斥,稳定性增强,增加了被吸收的机会,异性电荷相吸,粉尘聚集→沉降,减少进入机体机会。
(六)爆炸性
高分散度的粉尘如煤炭、糖、面粉、硫磺等。
温度:(火焰、火花和放电)明火;
浓度:煤尘——30~40mg/m3;淀粉——7g/m3;糖——10g/m3。
机械制造企业常见的粉尘作业
1、生产准备的阶段中:锅炉、制煤气司炉、出灰、修炉作业,固体燃料粉碎、输送,木料加工、木型制作过程中打磨和可能产生木尘的作业;磨料制造作业(如砂轮、油石、砂布)的炼制、粉碎、精筛,包装、砂布置砂作业;焊材生产工艺的涂装作业;电瓷(绝缘体)工艺的陶工作业等。
2、制坯成型阶段中:金属原材料气、电切割作业;铸造过程中的型砂处理(包括输送、回收、碾砂、混砂、筛砂等)、造型、熔炼、浇铸、落砂、及铸件清砂浇口打磨、吹扫作业;有色压铸作业,溶模作业,粉末冶金压制作业等。
3、零部件加工阶段中:铸件的高速精车、粗车及其它干式机械切削作业、金属构件及工具砂轮磨削、砂轮打磨、砂轮切割、焊缝打磨作业。
4、金属表面处理中:金属喷砂、模具喷砂、镀件喷砂、石英打磨、抛光、抛丸、除油除锈、喷砂粗糙作业。
5、焊接切割中心: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碳弧焊、气焊、碳弧气刨等作业以及汽车装配阶段的焊装作业等。机械制造企业常见的粉尘作业。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指标
根据全国尘肺普查统计资料,针对生产性粉尘的主要危害因素,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确定了粉尘分级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作为分级依据,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超标倍数3项指标。
(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有多少?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多少是决定粉尘危害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在尘肺病人中,绝大部分是矽肺病人。可见,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高低对矽肺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系指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按我国的实际情况,标准将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划分为4类,即:含量等于或小于1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10%~4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40%~7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7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鉴于严重危害机体的是浮游于空气中可吸入性粉尘,而且只有浮游粉尘才有机会被吸入肺内而危害健康。因此,在分析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样品时,应收集工作地点工人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样品比较合理。标准确定以采集工人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尘或沉积尘样品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析,应连续收集3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取平行样品进行分析测定,以均值表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析的方法应按标准要求使用焦磷酸重量法。
(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知多少?
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其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量亦不同。肺部粉尘的蓄积量与尘肺病变的程度成正比。考虑到我国生产方式的复杂情况,在制定危害分级标准时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作为一项定量指标。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表示1个工作日内各项实际接尘作业时间分别与其平均肺通气量乘积之总和,也就是表示接尘作业工人1个工作日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空气的总体积。可见,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实际上包括2项内容,即工人接尘时间的调查以及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为简便风险评价工作,肺勇气量值可用经验值。
(3)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怎么样?
众所周知,工作地点的生产性粉尘浓度越高,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也越大,因此,生产性粉尘浓度可作为一项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鉴于粉尘浓度的实测值差异范围较大,不便于表示,因此,可采用生产性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倍数来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粉尘浓度实测值/该种粉尘蕞高容许浓度)-1
粉尘浓度测定数据用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报告即可,然后取其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的算术均值来表示。危害级别的评定按上述3项指示,综合列出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该表的纵坐标有两项,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该表的横坐标为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根据现场测定所获得的3项指标数据,可直接查分级表确定其危害等级。
危害级别评价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GB5817-1986)共分5个等级:0级危害(安全作业)、Ⅰ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Ⅱ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Ⅲ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Ⅳ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
对粉尘的治理
粉尘的防护对策应对工艺、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及方式、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治理。
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
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扩散。
通风排尘:
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人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蕞高容许浓度。在通风排气过程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增设吸尘净化设备:
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的除尘、净化设备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