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蕞大亮点是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意志。”日前参加第三届中国环保与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会的诸多业内代表们表示。而企业家们同时对“互联网+”、创业创新成为国家战略表示欢迎,认为环保产业的突破之路将在产业形态创新中找到答案。
新提法是产业创新新方向
“国家意志是加快创新进程的决定性因素。”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对彼得德鲁克的这一判断,颇为认同。“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美丽中国也被首次写入。在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下,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产业发展模式、技术进步,都将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和创新动力。”
他举例说,城市污水处理目前是环保产业中产值非常大的细分市场,按现有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年产值约为500亿元。但仅仅一个生物质沼气提纯天然气,年产量就能达到500亿立方米,按现有的价格就近2000亿元的市值。而这不过是大气治理带动产业发展中的一方面。
以大气治理为例,如今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成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大气治理带动产业结构、城市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化交通体系建立,促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应该说起到了主导和约束性作用。同时还可以催生新的产业。”王凯军说,生物制沼气提纯天然气就已在山东等地获得了长足发展。
而在他看来,一些环保细分领域的发展模式也将获得新的思路。在城市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多重要求下,污水处理行业有可能打造一种新的模式:以水的处理再生利用为载体建设城市生态综合体。污水处理可以跟城市景观、湿地、公园包括都市农业相结合,这种新的模式会十倍甚至百倍放大相关的市场容量。
“山水林田湖概念的提出,从系统的角度提出治理和保护的协同性要求。”王凯军表示,污水处理行业在其中能发挥的作用,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方向。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污水处理行业更高的要求,更轻的污染,更美的景观,更少的占地,更低的投资,更高的生产。
用好“互联网+” 核心在于创新
前来参会的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关注的是产业创新。他说,既要建设生态文明,又要迎接经济下行转型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取得平衡是一个真正的考验和挑战。包括环保产业界在内,都要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要跳出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经济学理论来考察环保产业的创新方向。
他解释说,按照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环保在传统工业发展中要投入非常昂贵的成本,但是还没有相应在市场上实现效益,所以还是少数人的行为。“而在新兴的产业理论中,环境是社会资本。人们对环保有需求,资本市场对它有认可。这是进行创新产业设计的出发点。”
而对于“互联网+”,他认为时下的理解过于简单。重点都放在引入互联网的概念,而忽略了蕞重要的“+”。“用通俗的语言讲是‘融合’,商业语言是‘创新’,所有难点和价值的源泉都在创新里面。如果没有创新,那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张来武举例说,如果将玻璃产业和钢铁产业相加,就能够成为一个汽车产业吗?显然不能。“把原材料、零部件产业的利润全拿走了,发现剩下的利润更多,这才预示着汽车产业诞生。”
他认为,如果“互联网+”不能给环保产业带来零边界成本效应,那就是失败的。“零边界成本就是除了硬件等一次性投资,不再增加投资但收益不断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显现互联网信息化带给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价值,这才算是‘互联网+’环保产业。”